柔软 写给老一辈的“青春之歌”
如果说上半场的《锣的宣叙》和《藏》,是极具学院派的先锋作品,那下半场的两个作品则体现了郭文景内心柔软的一面。为弦乐队而作的《中国民歌组曲》,借鉴了四川民歌、蒙古族民歌和苗族飞歌等音乐形式,从俯瞰角度来让观众感受祖国的广袤大地与雄伟高山,力求在宁静致远中追求一种更加深刻的美,达到崇高与含蓄的艺术境界。
以敦煌为创作对象的文艺作品数不胜数,芭蕾舞剧《敦煌》则另辟蹊径,将目光对准了第一批致力于敦煌文保事业的开创者。当初郭文景接受邀约,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作品独特的切入点。作为芭蕾舞剧的音乐,优美是首位。此次在音乐会中上演的《敦煌》第二组曲,也是专门为音乐会新作的版本。在第二乐章“大漠里的青春之歌”中,手风琴的旋律响起,听众眼前便仿佛呈现一群身着蓝、绿、灰色服装,将青春挥洒在敦煌的人物群像。“这是写给20世纪50年代那一辈知识分子的‘青春之歌’。《敦煌》应该是我上世纪80年代从学校毕业这么多年来创作出的最抒情、浪漫的一部作品。”郭文景说。
较真 把最正宗的中国乐器送到全世界
在演出前一晚的上海爱乐乐团排练厅里,当最后一次彩排结束,郭文景将乐队协奏曲《藏》中使用的川锣赠予乐团。众所周知,郭文景是重庆人,从小深受巴蜀文化的滋养。川锣,是川剧中使用的锣。在作品《藏》中,郭文景明确地标注了要使用川锣。题字赠予上海爱乐乐团的这面锣,由重庆川剧院的打击乐手苟骥在众多锣中挑选,之后寄到北京,再由郭文景亲自带到上海。
在打击乐的使用上,郭文集有着自己的坚持。当年《锣的宣叙》在美国首演之后,所使用的所有锣都赠送给了巴德音乐学院。《炫》是由荷兰海牙达剧院委约的。他们使用的六面锣是中国京剧院的打击乐老师到乐器厂一面一面挑选出来的。
在欧洲,很多乐团都会演出《炫》,但荷兰海牙达剧院的《炫》是最精彩的,这其中的秘诀就在于这六面锣是由名家亲自挑选的。郭文景说,无论是买还是租,其实想要找到好锣并不难。但国外的打击乐手对中国的打击乐不了解,不能分辨锣声的好坏,所以他愿意帮大家找到国内打击乐演奏家认可的、能发出最正宗声音的中国打击乐乐器,“我希望把中国最地道、最标准的声音传达出去。”
重庆学唱歌
学唱歌到重庆图兰朵声乐中心,图兰朵创办至今,有着雄厚的师资力量,老师皆是各大音乐学院毕业,教学经验丰富,小孩子专属的童声唱法教学,成人专属的成人声乐,通俗唱法、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结合图兰朵半专业化设施设备(KTV歌唱训练系统、多媒体系统、话筒、音响、录音棚等)为学员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想要学唱歌,了解更多唱歌知识,请点击 声乐培训 跳转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