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兰朵声乐中心欢迎您!
   133-6825-4881(24小时热线)
声乐培训
首页 > 新闻 > 正文 > 真声、假声、混合声,歌唱家原来是这样唱!
真声、假声、混合声,歌唱家原来是这样唱!
浏览量:     发布日期: 2024/6/17 9:05:11   发布人: 图兰朵声乐中心
 
47 针对歌唱者在声音上下过渡中出现 打架 的问题,结合了一些演唱和教学的经验,总结出一些建议,希望能对大家在进行声乐教学或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一些帮助。通常在声乐教学中我们习惯用 真声 (胸声)和 假声 (头声)这两个概念来划分声音的状态,实际上,正确的歌唱状态是将这两种声音融合为一种固定的声音模式即 混声 歌唱。在混声的训练过程中,要做到整个声区的连贯统一,就需要以中低声区为基础,然后在胸声中混入头声,高音中带些胸腔共鸣,低声区保持高位置歌唱,即 低音高唱 ,这样既能使高音听起来不虚,低音听起来不白,从而使整个声区保有统一连贯的音色。
采用 低音高唱 的训练方法 低音高唱 就是保持声音高位置的训练方法 , 换成通俗的话来讲就是在唱低音时也保持住唱高音时的位置,即声音的 高位置 安放 , 这一点对于中低声区至关重要。如果没有 高位置 安放,中低声区的声音就会显得苍白无力,在跟高音区衔接的时候就不能够获得连贯统一的声音。声区之间就会脱节,这样声音就很容易出现打架的现象,在训练的过程中,头腔共鸣起到了融合真假声的作用。要做到真声不完全真、假声不完全假,还做到胸腔共鸣、口咽腔共鸣和头腔共鸣的合理运用。在整个发声练习中,需根据音高的变化不断调整这三个共鸣腔体的使用比例。女高音要特别注意 a1、a1、bb1、b1这四个音,因为对于绝大部分女高音来说,安放好这四个音的位置是获得连贯统一声音的关键。针对这个问题笔者在教学中采取了从 f1开始逐渐混入假声的训练方法。采用 哼鸣 的训练方法 哼鸣 是歌唱教学中较为常用的训练方法,在初学声乐时,为了避免学生刻意去唱响、唱亮而过度用力或猛烈地冲击声门而发出紧张刺耳的声音,国内外许多声乐教育家都主张用 哼鸣 来做引导训练。 哼鸣 分为闭口哼鸣和开口哼鸣。在意大利有个说法是:你能哼到哪里就能唱到哪里。很多歌唱家,拿来曲子先哼鸣一遍,然后再唱,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使整个声音置于面罩共鸣之中,将声音统一起来。由于哼唱声带用力较小,声音徘徊在声鼻腔和鼻咽之间,声音较易集中。因此很容易体会到面罩的共鸣,有助于音色的统一。须要强调的是,无论是做开口哼鸣还是闭口哼鸣,喉头都要稳定,胸部要放松,气息自然地沉落下去。一旦找到面罩的共鸣感,就逐渐将这种感觉慢慢地延伸到 A、E、I、0、U 这几个元音上去。切记,哼鸣的位置就是歌唱的位置。哼鸣同歌唱发声一样,对于初学者来说它是一种保护嗓音的、便于共鸣位置的良好途径。掌握好哼鸣的要领,能有效地帮助歌唱者获得高位置的头腔共鸣和协调统一的声音位置,避免歌唱者在没有正确发声方法下过度用嗓带来的嗓音危害问题等。混声训练中的喉咙打开与气息支持简单的方式就是体验 打哈欠 的感觉。 打哈欠 实际上就是一种放松的感觉,可以从这个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中体会到歌唱时喉部的基本状态,这对歌唱者来说非常重要。在整个混声训练的过程中,气息的支撑是至关重要的。声乐教育家沈湘先生曾讲到: 如果你把呼吸做好了,就没有换声点的问题,练声就是要练得去掉换声点。如果你卡着喉咙唱,该有几个‘坎儿’都暴露出来了。 由此可见,气息支持对于歌唱的重要性。一般来说,在换声时更需要喉咙的打开和良好的气息支撑,更需要喉咙周围放松,去掉不必要的阻力,这样才能获得正确的混声。所以打开喉咙和气息支持密不可分,是混声训练的重要保证。

上一篇:歌唱家的秘诀——“高位置”让歌声好听10倍!

下一篇:歌唱如何打开喉咙,拥有好的气息和声音!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 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 (QQ:2490826796)
友情链接:
主城校区
  • 南岸区:南坪浪高凯悦B座29-C2
  • 江北区:观音桥拓展大厦23-9
  • 九龙坡区:九龙坡杨家坪校区
  • 沙坪坝区:三峡广场重师学术交流中心A座13-5
  • 渝北区:渝北区汽博叠彩城叠彩中心2楼
  • 大渡口区:大渡口松青路校区
  • 渝中区:渝中校区
渝ICP备2023006697号

渝公网安备 50010802005147号